查看原文
其他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研究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影视制作和字幕翻译的需求日益凸显,字幕翻译研究也相应地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字幕翻译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字幕翻译面临的问题,进而阐述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保持字幕翻译一致性,改善字幕翻译质量,提高字幕翻译效率等方面所发挥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最后指出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对于促进文化传播,丰富字幕翻译教学内容,拓展当前翻译学研究范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字幕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研究


1.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影视娱乐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网络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行为。配有字幕翻译的影视作品既能保持“原汁原味”,又能让观众在最少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越来越受欢迎;同时,人们也对影视作品的问世周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包括计算机辅助翻译在内的现代翻译技术突飞猛进,为翻译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质量的保证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平台。


2. 国内字幕翻译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影视行业不断发展和繁荣,但是我国学术界对影视字幕翻译的研究却一度严重匮乏。《豪斯医生》和《绝望主妇》等美剧于2006年在我国热播之后,我国影视翻译的研究文献开始见长。国内对字幕翻译的说法不一,通常有“影视翻译”、“电影字幕翻译”、“字幕翻译”等说法,本文主要探讨影视翻译中的字幕翻译。

麻争旗(1997)探讨了影视翻译的五大特征,包括口语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口型化以及通俗化。张春柏(1998)总结了影视剧语言的即时性和大众性两大特征,尤其对影视语言的口语性质进行了深入分析。钱绍昌(2000)以个人手工翻译为基础,总结了影视语言的五大特性,并结合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工作经历,提出了影视作品翻译的七条经验。李运兴(2001)从时空制约、信息功能和文化因素三方面分析了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相应的翻译策略,他强调:“字幕翻译应求在有限的时空里最有效地提供相关性最强的信息”。李和庆(2005)将规范理论应用于字幕翻译研究,认为字幕翻译是语际交际活动,因此其不仅要符合语言文本规范和形式规范的制约,还应该追求字幕隐形的最高境界。麻争旗(2005)从译制片的本质、属性等角度,总结了影视作品的译制原则和思维机制,明确了译制片的概念,并探讨了影视翻译的美学问题、艺术规律及批评原则。董海雅(2007)回顾了西方影视翻译研究的进展与现状,特别是重点介绍了西方影视翻译的多元化研究视角与理论框架。陈青(2008)针对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和具体案例,提出了影视翻译的若干策略。包晓峰(2009)对以美剧为主的海外剧目在我国互联网的“隐秘”传播这一独特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对该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尤其是对字幕组的观察,引起我国翻译理论界对该现象的重视和思考。李占喜(2010)对《影视翻译:屏幕上的语言转换》这一西方影视翻译的最新研究理论成果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影视翻译研究现状,提出了西方的一些研究方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胡磊(2012)尝试性地对我国影视字幕翻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与之前很多研究不同的是,邓洁(2013)除提出影视翻译所应该采用的策略外,还研究了网络字幕组的起源、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卢林茜(2014)则跳出了很多学者习惯于影视字幕翻译策略的研究范畴,专注于网络字幕组的研究,包括国内网络字幕组的基础运作流程、特点和功能,以及国内网络字幕组翻译传播活动的影响和发展前景等。

综合分析上述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我国近十年来对影视字幕翻译方向的研究更加深入,但是大部分研究成果仍然主要集中于翻译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应的翻译策略等方面,基本上仍然是以传统视角看待和研究影视翻译,而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术语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现代翻译技术对字幕翻译速度和效率的提高及质量的保证方面的研究鲜有问津。


3. 字幕翻译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影视字幕的翻译主要分属官方和和民间两大阵营。无论是官方译制系统还是民间的网络翻译字幕组,都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影视作品的翻译和发布时间较为滞后,不能很好满足观众对新作品的及时性的观赏需求;在译制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和地点上不能很好协作;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严重欠缺及使用意识和能力不强等。

3.1 时间问题

目前我国的字幕翻译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时间问题,集中表现为时间不足和时间不协调。无论是官方译制系统或是民间译制系统,都存在时间滞后问题。就官方译制系统而言,以央视为代表的官方译制系统在美剧翻译上存在“三宗罪”:时间,总是慢了一步;翻译,总是有错误;配音,总是不合适(胡凌竹,2007:102-103)。在官方译制系统中,翻译过的影视作品上映时间总是比观众期待“慢半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选取标准严苛。我国官方总习惯于引进获得如“金球奖”这样奖项的作品,而问题是很多获奖的影视作品在获奖之前可能已经在影片制作国热播了,等到我国通过官方引进时,这些作品早已可以在国内网络上免费下载了。例如,《人人都爱雷蒙德》在2005年被央视引进时,已经在美国播出了九年之久了。(2)审批程序繁琐。央视在引进影视作品之前,先让片商提供试看带,然后由翻译、专家和编导组成的团队进行一字不落地试看并给出意见,最后才会决定是否要引进。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个月。

在民间译制系统中的网络字幕翻译组中,字幕组成员多为分散在各地的兼职大学生。他们通常被网民批评为“临时工”,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工作时间往往很难统一。对某个字幕组的小范围调查数据显示,他们不但人员组成复杂,而且工作时间差异较大。在李翔宇(2014:14)所调查的十名字幕译员中,有六位来自三所院校,另外四位来自“人人翻译”字幕组;他们的工作时间分布在08:00-12:00、14:00-18:00及20:00以后这三个时间段,所以要实现同步翻译和制作、即时沟通和协调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就会出现任务完成时间相对滞后、整个字幕组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

在字幕翻译领域中存在着一种潜在的标准,即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将作品上映,谁就能赢得更多的关注和市场。无论官方译制系统还是民间系统中的字幕翻译组,都普遍存在为追求翻译速度和上映时间而牺牲必要的技术支持或省略校对等环节的问题。因此,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出现前后术语翻译不一致、审校环节草草进行甚至被忽略、频频出现错误等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3.2 协作问题

除了时间问题,字幕翻译组在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上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因专业水平和时间地点的差异导致成员之间难以有效统一协调工作,多人协作造成影视作品整体语言风格不协调,前后术语等翻译不一致等,这是民间字幕组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般来说,字幕翻译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步骤,包括认领任务、翻译和校对、制作时间轴与特效、后续发布等。字幕翻译组通常采取小组分工的形式完成工作,每组负责一项内容。目前,字幕翻译组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落后的手工操作阶段。认领任务之后,首先进行人工翻译,继而是手工校对;而校对这一环节,有时可能为了提高出片速度而被省略。所以,整个字幕翻译团队的工作缺乏系统性,很难保持多人协作的质量。

在字幕协作翻译中,人名、物名、地名、称呼等的统一是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例如,美剧《欲望都市》中的Mr. Big先是被译为“大人物”,后面又被译为“比格先生”、“彼格先生”等。由于译员的不同分工,很多人物的译名在前后多集中也都是前后不一,类似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而人名、物名、地名、称呼等的翻译若不能前后统一,就会在整体上影响作品的质量。

3.3 技术问题

在字幕翻译中,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缺少有效的技术和工具支持,导致翻译工作效率低下。随着翻译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辅助性翻译的字幕翻译工具,这给非专业人员从事字幕翻译工作提供了机会。目前,主要的字幕处理工具包括Time Machine、Subtitle Workshop、PopSub、VisualSubSync、Open Subtitle Translator、SubCreator、SRT字幕制作助手等。以当前比较主流的工具Time Machine为例,此工具支持SRT、ASS等格式字幕,可载入需要添加字幕的视频,制作时间轴,也可以对字幕进行拆分、合并等操作。但是由于该软件缺少专业翻译软件必备的翻译记忆功能和术语管理功能,这就意味着使用该软件的译者仍然要在紧张时间内进行高强度、重复性的人工翻译工作,不仅没有节省“非生产”性的时间,而且也无法保证译文一致性及术语统一性等。

除上述问题之外,字幕翻译还面临其他一些问题,例如多数影视公司对翻译了解和重视不够、外包环节过多、译员水平参差不齐、字幕组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本文不再赘述。


4.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根据笔者对上述主要字幕组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多字幕组都没有听说或使用过相关技术,在听译和校对环节基本上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方式,目前没有字幕组统一采用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简称CAT)技术辅助字幕翻译工作。官方字幕制作多数由电影行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如媒体人、电影公司内部人员、大学教师等)完成,或外包给外部兼职译者,他们也未采用先进的CAT技术。然而,CAT技术对于改善工作流程、提高翻译速度、保证翻译质量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4.1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主要作用

从狭义上讲,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是“专指为提高翻译效率、优化翻译流程而设计的专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徐彬等,2007:79)。其主要关注点在于利用其技术优势,实现翻译流程自动化程度的最大化,节省翻译时间,提高翻译效率。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中,关键技术是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即TM)。翻译记忆技术会在翻译过程中持续地记忆原语文本及其译文,建立双语对照的翻译记数据库;随着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译者就可以重复使用记忆库中已有的内容。因此,在翻译重复率较高的文档时,翻译记忆系统会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

从广义上讲,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是指在语言和翻译文化交流过程中能够提高翻译效率的信息技术(张霄军等,2013:10),例如,译前的编码处理、可译资源提取、字数统计、任务分析、术语提取等;译中的片段复用、搜索验证、术语识别、进度监控;译后的格式转换、模糊匹配、自动化质量保证、语言资产管理等;以及语料自动对齐、机器翻译、语音输入、语音翻译等技术。在字幕翻译过程中,除翻译记忆核心技术以外,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待译文本进行格式转换、段落切分、术语管理、多人翻译协作、译文质量保证等。这些技术能够大幅度节省翻译工作时间,有助于提高整体效率和质量。

4.2 译前

在字幕翻译之前,通常需要做格式转换和术语提取。格式转换是进行翻译的前提和基础,术语提取是为了达到整部影视作品在术语翻译上的统一和协调。对于这两个环节,若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既耗时又无法确保质量和翻译的一致性。若使用CAT工具,这两项难题都可轻易解决。

CAT技术可以完好地保留原始字幕翻译格式。目前,.srt(SubRip Text)及.ass(Advanced Substation Alpha)等主流的字幕格式均可转换为.txt记事本格式,然后将其导入SDL Trados等CAT工具中翻译。CAT工具可将不需要翻译的内容保护起来,避免误删字幕文本中的时间码、句子序号等错误,避免出现误删导致中英文混杂等问题。翻译完成之后,CAT工具可以完好地导出原始文件及所有文本信息。

在翻译之前,CAT 工具还可有助于字幕翻译中术语统一的问题。利用CAT工具将高频术语(人名、地名、物名、机构名称等)抽取出来,做成术语库,由翻译团队成员共享。其好处在于,它不仅能够节省时间和劳动力,还能保证同一术语在整部影视作品中的翻译的统一和一致。在未能使用CAT 相关工具而导致的术语不一致现象,在电影的上下集或电视剧不同剧集中时有发生。例如,美剧《24小时反恐》里“pentagon”一词,可被翻译为“五角大楼”,用以代指“美国国防部”。虽然两种译法均可,但是如果人工翻译的“国防部”和“五角大楼”同时出现在字幕上,就会给观众造成理解上的不便。如果在翻译之前就能利用术语管理工具将该词意思统一为“国防部”(或“五角大楼”),这一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4.3 译中

字幕翻译多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其中存在大量地口语、俚语等非正规用语,这些用法往往需要结合实际语境才能解释其所表达的意思。使用CAT技术可以为这些多种多样的表达方法以及剧情创建一个统一的翻译记忆库,译者可在翻译的时候搜索记忆库,参考以前已有的翻译数据,保持译者风格的统一,避免脱离剧情的“盲译”现象。此外,CAT工具中通常内置机器翻译引擎,可快速翻译字幕文本,译者可根据需要进行修改、采纳,确认之后自动保存到翻译记忆库。随着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翻译记忆库会提供越来越多的译文和语境信息,译者的翻译速度越来越快,效率也越来越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翻译记忆库以及术语库可以成为字幕组的语言资产,实时共享,后续发挥更大作用。

例如,在美剧《老友记》中,主角之一的Joey在见到漂亮女孩的时候,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How're you doing?”。在这部十季近250集的剧集中,几乎每集都会至少出现一次这句话。如果译者没有利用CAT工具(翻译记忆功能),那么译者就要将不到10个字的这句话重复翻译250次!如果使用CAT工具则只需要翻译一次,后续再遇到此句话,记忆库便自动识别,自动插入到译文区(译者也可以根据语境对译文进行调整)。除了剧本正文,系列电影和电视剧的片头和片尾存在大量的重复信息,如主演、导演、编剧、美工信息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动,利用翻译记忆库,能够将重复性内容的翻译时间完全节省下来。

4.4 译后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译后的主要作用是对翻译质量的检查。由于影视作品的上映对时间的高要求,通常留给翻译的时间较短,从而造成多种错误(标点符号、数字等),而有些细微的错误仅靠肉眼是无法分辨的,但是有时数字等翻译的错误会影响观众对译作的主要理解(Depraetere & Vackier,2011:49),因此译后质量检查工作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若采用人工逐一排查的方式不仅枯燥乏味,而且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即便检查很仔细,也难免会会出现“漏网之鱼”。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选择,就是采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质量检查软件,诸如ApSIC Xbench、ErrorSpy、L10nWorks QA Tools、Okapi CheckMate、QA Distiller 等。

这些工具是针对技术上的检查,而非语义的检查,因此可以对包括一致性、术语、数字、标点、标记符号等问题实现快速自动化的检查(Debove etal, 2011:162),从而极大地节省翻译质量检查时间,将译者从繁琐的细节检查中解放出来。例如,2013年7月31日上映的科幻巨制《环太平洋》极为卖座,然而在其译制版的字幕中,译者却将“Their sole purpose was to aim for the populated areas…”误译为“它们真正的核心目的在于污染地表”,并因此受到了相当的质疑和批评。如果在翻译之后合理应用计算机辅助质量检查工具进行全面的术语检查,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低级错误。


5. 结语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主要标志,生产工具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和语言技术的发展,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不断出现,例如,由中译语通公司开发的“字幕通”工具,集成了视频播放、语音识别技术为一体的工具,能够实现自动时间轴切割、原文识别、实时文字翻译等多种操作,后续只需人工进行审校便可以将字幕翻译化繁为简,是字幕翻译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诸如此类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将会对字幕翻译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如当今娱乐多元化的时代,CAT技术和工具在国内字幕翻译中的推广和应用,对于规范我国字幕翻译行业的发展,加快影视产品上市时间,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具有重大的作用。

翻译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对翻译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辅助字幕翻译是一种新的翻译现象,有许多我们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话题。如现代字幕翻译技术和工具有什么样的功能类别和作用,如何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翻译记忆技术、术语技术、语音识别等现代翻译技术对字幕翻译的质量、译者效率以及翻译风格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评价自动化字幕翻译技术在影视文化翻译中的质量和效率等,这些话题对于改善影视翻译教学内容,丰富字幕翻译研究视角,甚至拓展当代翻译学研究范畴都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文献来源:《英语教师》2014年第12期

作者:王华树 席文涛

(已获得作者授权,引用请以期刊版为准)



本期编辑:杨莹YOUNG


【往期回顾】

人工智能时代影视翻译与国际传播云端专题研讨会圆满举办

Nimdzi全球Top100语言服务提供商榜单出炉!

语音技术助力翻译和译后编辑

中国翻译协会第八届理事会领导机构及理事名单公布

字幕行业“危在旦夕”?它……会消失吗?

抢鲜!译协发布《2022中国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

首次!中国翻译协会首次发布《2022中国翻译人才发展报告》

首次!中国翻译协会首次表彰“翻译中国外籍翻译家”

计算机辅助翻译集训营A计划-Déjà Vu精品班圆满结营!

计算机辅助翻译实战特训营精品班 B计划

影视字幕翻译技术工作坊火热来袭!

专访 | 李梅:机器翻译对未来翻译教育有何影响?

中国访谈丨中国翻译协会高岸明:翻译为沟通中外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不可思议的生命之旅:《我们为什么长这样》

中国访谈丨中国翻译协会黄友义:未来要进一步加强“中译外”

您有一份新的译前准备订单,请注意查收

实践答疑 | 术语管理技术分类与工具介绍

技术与工具 | 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memoQ 核心功能概览

技术与工具 | 如何创建应用于Trados的术语库?

CAT操作 | 如何使用Trados建立翻译记忆库?


 微信公众号 

语言服务行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服务行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